专题演讲线上直播的链接


10/18 中國和日本的隱逸與文學
https://youtube.com/live/Od6eDEbKef0?feature=share


10/19 祭祖在東南亞華人與中國宇宙裡:協同文化盆地的形成
https://youtube.com/live/xs_I3sGr5qc?feature=share


 
 
柯群英教授(Prof. Kuah Khun Eng)
柯群英教授(Prof. Kuah Khun Eng),人类学博士,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兼任教授,同时担任暨南大学(中国广州)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特聘教授,并为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她曾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华侨华人研究院人类学与华人移民研究领域的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曾先后担任香港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并曾出任香港人类学学会主席暨国际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地区主任,以及马来西亚蒙纳士大学、香港大学及墨尔本大学的教授。她也曾是哈佛大学燕京研究所的访问学者与合作研究员,并担任巴黎城市大学与牛津大学的访问教授。
 
柯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移民、华人散居人群和跨国研究以及宗教学等。近期著作包括Ancestor Worship in the Diaspora Chinese and China Universes: The Making of a Collaborative Cultural Basin(《祭祖在东南亚华人与中国宇宙里:协同文化盆地的形成》,2024)、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Buddhist Compassion in Chinese Societies(《华人社会佛教慈悲的社会生产》,2022)、Rebuilding the Ancestral Village: Singaporeans in China(《重建祖乡:新加坡华人在中国》,2022,3rd Imprint)、Vernacular Chinese Shrines in Singapore(《新加坡华人神龛文化》,2023,合著)。
 
柯教授的讲题为〈祭祖在东南亚华人与中国宇宙里:协同文化盆地的形成〉。她将以她的新书为基础,探讨了华人的宗族、祖先和祭祖在东南亚华人和中国的核心地位。祭祖和祖先,连同特定的文化习俗,构成了海外华人和中国大陆群体所共享的广义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成了协同文化盆地的形成。柯教授将审视东南亚华人和中国华人群体的构成和复杂的关系,并借由祭祖,揭示跨国空间的祖先和祖灵的复杂性、人们对祖灵归宿的选择、宗族祠堂的意义,以及女性如何通过供奉食物在仪式中挑战父权体制。本文进一步探讨中国大陆政府,如何将祖先和祭祖仪式重新诠释为一种文化标志,并在清明节期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资本和文化桥梁,以建立与东南亚华人更紧密的联系,试图将他们纳入“中华文明共同体”之中。
 

 

 
大木康 (OKI Yasushi) 教授

大木康 (OKI Yasushi) 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曾任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副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大木教授是日本汉学界著名的明清文学专家,对冯梦龙、明清江南出版文化以及明清青楼文学的研究脍炙人口。此外,在中国俗文学史、版本目录学及日本汉学等方面,皆有甚深造诣。其学风奠定在精实的文献基础上,对于明清文学能开展不同层次关系的阅读,可以说是当今日本明清文学研究旗手,在此领域内少有能出其右者。

着有《中国游里空间——明清秦淮妓女的世界》、《冯梦龙《山歌》研究》、《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明清文人的小品世界》、《冒襄和影梅庵忆语》等书,与其他相关论文数十篇。大木教授曾遍访哈佛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亦与台湾学界渊源深厚,多次来台访问研究,受邀至中央大学及台湾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开设「明清文人专题研究」、「晚明文学与出版」、「明清文学与日本文学」、「日本汉学研究」等课程。

 
 
 
 
 
 
 
 
 
 
 
 
 
 
 
 
 
l 回首页 l  关于双年会 l  主题演讲学人 参加学者 最新消息 会议议程 网上报名 l 联络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