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 姓名 | 题目 | 学校/单位/职称 | 
		      
		        | 1 | 邵宝辉副教授、 高红朴小姐
 | 别样阅读:马来西亚华文报纸读者调查报告 | 中国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 | 
		      
		        | 2 | 张运华博士 | 转型中的马来西亚技职教育:从国家教育偏差看华社的困境 | 拉曼大学数学与精算学系助理教授 | 
		      
		        | 3 | 陈琮渊先生 | 婆罗洲华人社会史新探:从史料分析、个案建构到比较研究 | 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 
		      
		        | 4 | 梁志辉博士 | 说华语:一个森美兰原住民地区的微观研究 | 中央研究院亚太区域研究中心助研究员 | 
		      
		        | 5 | 郑政恒先生 | 六七十年代马华诗歌的现代转折 | 香港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 6 | 林志敏博士、 陆美婷小姐
 
 
 | 马来西亚粤剧初探:以名伶蔡艳香与艳阳天粤剧团为探讨中心 | 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拉曼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 
		      
		        | 7 | Dr. Alison Groppe/古艾玲博士 
 
 | Memory, Movement and the Search for Home in the Fiction of Li Yongping |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f Oregon | 
		      
		        | 8 | 熊婷惠小姐 | 五一三的人民记忆:论蔡月英的《寂静的回音》 | 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系博士生 | 
		      
		        | 9 | 苏颖欣小姐 
 
 | "后五一三"华裔马来西亚华文与英文文学比较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文系博士生 | 
		      
		        | 10 | 周美芬小姐 | 《从英王子民到土生华人——谈林碧颜的认同变迁》 | 马来西亚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 | 
		      
		        | 11 | Ms. Ng Miew Luan | THE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AND NATION-BUILDING IN MALAYSIA: A STUDY OF SIN CHEW DAILY | Senior Lecturer of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SEGI University | 
		      
		        | 12 | 方美富先生 | 南来作家萧遥天作品的马 来(西)亚建国想象
 | 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 | 
		      
		        | 13 | 潘永杰先生 | 跨族群政治论述在马来西 亚华文世界:一个政治论
 述史的考察
 | 董总高级执行员 | 
		      
		        | 14 | 关志华先生 | 历史再现与政治霸权:论 《王者之风》和《新村》
 事件和马来西亚族裔政治
 的关系
 | 拉曼大学新闻系讲师 | 
		      
		        | 15 | Mr. Paul Boey Teik Soon/保
 罗.梅德顺先生
 | 马来西亚后五一三时期华 人美术符号与身份认同的
 转变
 |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 | 
		      
		        | 16 | 邱彩韵小姐 | 越南使节笔下的海峡殖民 地华人
 | 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 
		      
		        | 17 | Dr. Hiroshi Murai/村井宽志
 博士
 | 反共动员、公民化和阳奉 阴违:紧急状态时期的安
 置事业当中的殖民政府、
 华人精英和当地居民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 Kanagawa University
 | 
		      
		        | 18 | 贺淑芳小姐 | 马华文学于独立时期有关 现实主义、反黄反灰,与
 国族认同的乐观语境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 
		      
		        | 19 | 陈爱梅小姐 | 一个北马华人渔村的形成 史:以槟城美湖为中心的
 研究
 | 马来亚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 
		      
		        | 20 | 杜忠全先生 | 从乔治市街道的中文命名 窥探槟城华人的"乔治市
 中心"意识
 | 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 | 
		      
		        | 21 | 宋燕鹏博士 | 浮动界限、认同和忠实 性:槟城浮罗山背福灵坛
 九皇爷神诞巡境之意义
 | 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 
		      
		        | 22 | 黎相宜博士 | 告别马来西亚:中国境内 的马来西亚归难侨的社会适应研究——以广州南涌华侨农场为例
 | 中国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讲师 | 
		      
		        | 23 | 郑名烈先生 | 马来西亚永春籍家族会组织之建构与影响 | 华研副研究员 | 
		      
		        | 24 | 杨迎楹小姐 | 槟城闽南语上声调调值初探——35"·"还是53"·" | 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 | 
		      
		        | 25 | 黎翠雯小姐 | 提升特辅生马来文学习成效的策略——以滨华中学为例 | 拉曼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 
		      
		        | 26 | 许维贤博士 | 华语语系、身份认同与阶级问题-以马华电影的本土化个案为例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 27 | 孙和声先生 | 华人控制大马经济? | 独立评论人 | 
		      
		        | 28 | 陈中和博士 | 马中建交对1970年代马来西亚华社的影响:一个初步的评估 | 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 29 | 张晓婷小姐 | 战后至独立前雪人镜慈善白话剧社公益活动考察 | 博特拉大学硕士生 | 
		      
		        | 30 | 邱克威博士 | 杜南"串音新字"综述 | 博特拉大学高级讲师 | 
		      
		        | 31 | 大东和重准教授 | 和辻哲郎的《风土》与槟城——日本人所闻所见与未能领会的马来亚 |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准教授 | 
		      
		        | 32 | 高嘉谦博士 | 早期风格与台湾经验:张贵兴小说的转折之路 | 台湾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 33 | 郑文泉博士 | 华人"族学"的马来西亚"国学"体系意义 | 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 
		      
		        | 34 | 张惠思博士 | 地方志、跨知识与轻历史——林金城转向饮食书写的背后意蕴 |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讲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