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杨迎楹小姐
职称: 马来西亚日新独中教师
论文题目:槟城闽南语上声调调值初探——35“·”还是53“·”
摘要:

  槟城闽南语的上声不分阴阳,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调型,一个是高降调53,一个是中升调35。这类现象在闽南语里是极少见的。漳、泉、厦的上声的调类可分为两种情况,漳州、厦门上声不分阴阳,泉州上声分阴阳,泉州的“阳上”字在漳州、厦门一般读为“阳去”调。槟城上声声调与漳、厦一样不分阴阳,但是却有两个调值。两种不同的调值并不是互补对立关系,同一个字于同一个发音人可以时而读成53调,时而读成35调,没有特定的规律,是一种自由变体。


  Sarah Lee在2006年提出槟城闽语的上声调有两种变体(53调和35调),认为35调这个变体只出现在一部分的字汇(多为常用字),且有可能是与当地潮州话接触而来。不过,依本文所进行的方言调查所得,35调不只是出现在常用字上,而且上声字不管读53或35在槟城人听来也并无区别。即便把同一个字读出两个声调,槟城人仍然认为是同一个字,没有语义差异。槟城闽南语的其它调类并没有中升调的调值,因此53调和35调并不起区别意义作用。


  为此,笔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35调与语言接触有密切关系,且极有可能是源于粤语的阴上调,其原因包括:(1)同一调类的音值转换;(2)粤语的影响力与掌握能力。